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大空头》读后感 8000字

时间:2023/3/3 10:40:10 作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百度网盘学生青春卡专属优惠168元 全网各类会员低价开通渠道

《大空头》读后感(精选8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大空头》读后感,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大空头》读后感篇1

19 在工资不增长的情况下,怎么能让穷人感到富有?答案是:向他们提供低廉的贷款。

24 如果要从零开始着手建立监管机构,那么最好把这个机构设计成保护中低收入者的模式,因为他们被欺骗的概率太高了。

63 房地产泡沫正在被抵押贷款放款人的非理性行为吹的越来越大。他们正在不断放松信贷要求……即使是前所未有的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的信贷,都不可能把(住房)市场推的更高了。结果很可能是美国住宅地产价格轻而易举地下跌50%……如果人们相信价格不会再上涨,大量在当前价格上产生出来的(住房)需求就会消失。其间接损失可能远比大家想象的情况严重。

111 公司的文化变了……职员们的恐惧程度非常高……不敢谈论有可能惹到他的事情……我们彼此之间的争议和讨论都看不到了。

113 他们的愚昧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是,……整个金融体系都以他们的无知作为前提,而且为此给他们回报。

114 这场灾难是可以预见的,然而却只有十几个投资者注意到了。

140 乡土观念对于现代精神生活来说是一个共性的特征,没有人试图对它加以整合。但如果你要跨市场配置资本的话,这部分人的大局意识和全球观念恰恰是你所需要的。

147 华尔街所使用的为价值上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定价的模型,想当然的把世界看成一个有序且连续的过程。但是世界并不是连续的,它时断时续地发生着变化。而且这些变化通常是偶然的。

151 他们认为人类和市场一样,倾向于低估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对现实生活中灾难出现的概率保持着警惕……人们也会低估这类因素,因为他们潜意识里不希望遇到这些错误。

154 按照设计,亏损不是大问题。亏损是计划的一部分。他们亏损的次数比赚钱的次数多,但他们的亏损,即期权的成本,与他们的收益比起来却小得可以忽略。

159 2006年6月份的时候,美国首次出现全国性的住房价格下跌。到11月29日,次债价格指数(ABX)将首次出现缺口。借款人将无法支付足够的利息去赔付最危险的次债。

168 康沃尔公司对内部认为造成对对复杂性没有太大兴趣。如果你怀疑整个市场都将灰飞烟没,那么花费大量时间去找出最好的次债就是愚蠢的行为。

196 评级机构的员工非常像政府人员。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在债券市场中的权力比任何人都大,但是以个体来看,他们却什么都不是。

198 这个行业的绝大数人都被利益蒙住了双眼,因此看不到他们制造出来的风险……傻子比骗子多,骗子的地位往往更高。

204 2007年1月31日,一只公开交易的3B级次债价格指数出现了下跌。

209 华尔街在支撑这些担保债务权证产品的价格,以便把损失转移到那些对他们深信不疑的投资人身上,或者从这个正在腐烂的市场上赚回最后的几十亿美元。

211 2007年2月8日,汇丰银行用一个声明重重地打击了市场:其次级抵押贷款组合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亏损。

220 把你的模型扔进垃圾桶里。所有的模型都是向后看的,这些模型对这个世界将要变成什么样子无法给出任何建议。

247 2007年6月29日……这是他们第一次精确地调整我们的标价,……因为他们也要加入这次交易了。高盛加入巴里交易的时刻,也是市场反转的时刻。

268 他们没有撒谎,他们真的是没有理解次债权证的本质。……次债之间的相关性不是30%,而是100%。当其中一只崩溃的时候,其他所有债券都会随之崩溃。

273 2007年8月1日,股票持有人就贝尔斯登对冲基金的暴跌问题,提起了他们针对贝尔斯登的首次诉讼。

288 2008年3月14日,贝尔斯登的次级对冲基金破产了。(当日股价暴跌53%)

296 到星期一(2008年3月17日),贝尔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摩根大通。

308 2008年的10月初,在美国政府介入并表示将实质性地吸收金融系统内的所有亏损,以防止任何华尔街大公司倒闭的时候,巴里首次开始买入股票。刺激计划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通胀。

320-322 华尔街的首席执行官没有能力控制他公司内部出现的疯狂金融创新……他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非常简单,双方都贪婪。……而问题出在激励机制上……如果他们不需要做出聪明的决策,如果他们做出愚蠢的决策也能很富有,那么人们做出聪明决策的概率会有多大。

324 没有一家由员工自己所有的投资银行会将财务杠杆比率放大到35:1,或者购买并持有500亿美元的夹层担保债务权证产品。

《大空头》读后感篇2

《大空頭》的作者劉易斯也出版了《說謊者的撲克牌》一書,想了解美國次貸危機,此書算是有很好的啟發。

投資大多數時候是一件痛苦的事,就像竹笋用很長的時間扎根土壤,只用很短的時間,沖上山峰。邁克爾.巴里所忍受的煎熬,經過時間的考驗,終於變成了現實,其有非常之人才能行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

此書豐富展現了幾個普通的投資人,在美國投行和華爾街陶醉於投資次級貸款債券時,如何保持清醒,看到商機,對賭、拋空整個市場,引發金融海嘯。

對美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坐視欺騙與虛偽橫行,脫離基本面,定性分析的決策僅僅建立在過去的數據空中樓閣,放大了金融泡沫,當災難來臨,淪為長尾效應的犧牲品,最後由全體納稅人買單。

《大空头》读后感篇3

和股市、房市、汇市不同,债市的风险很难被常人所发现,也难以被决策层觉察。在股市疯狂期,如果你看到一个摆摊设点卖水果的人都在看行情,你大概率知道市场快见顶了。在房市疯狂期,如果你看到刚工作几年的小年轻都买了好几套房,你也知道快不行了。这些地方,信息的传递是无阻碍传递给普通老百姓和决策层的,大家沟通起来无障碍。可是债市不同,即使一个很简单的因为定价错误而发行倍数超高的案例(前几天的株洲国投债),经验丰富文笔老到的财经记者都需要普及一些知识后才能明白,更遑论不在这个圈子里的普罗大众。所以,一旦出事,必出大事!!!

《大空头》读后感篇4

看这本书百感交集,不光是因为次贷毁掉了多少人的生活,更是因为这本书里所揭示的术语,对于外行人来看,都是看不懂的黑箱。每我跟别人说我做债券投资的时候,所看到回应的眼神都是要么闪躲(算了,换个话题吧),要么疑惑(这是个什么鬼东西)。3、4年前,我受邀给客户服务部的同事们介绍债券市场。第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如何观察债券市场,有哪些指标。这个问题就很难以让圈外的人回答。因为债券市场的成交,特别是信用债市场,单券的成交往往是不连续的,如果你没有一个数据库支持,没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认真观察市场,你都很难说得出今天信用债市场是涨还是跌,更不要说对一个老券(发行比较久、成交不活跃)定价了。所以书里讲巴里的老券难以定价我感同身受。任何一个model都想当然地把世界看成是一个有序、连续的过程。但世界并不是连续的,它时断时续地发生着变化,而且这些变化通常还具备时间相关性。

国外的定价问题更大。当我几年前第一次看到同事交易,并且听说国外债券交易模式的时候,我惊叫,那就是一个黑箱啊。国内因为有中债登、上清所、交易所三方面的努力,每天都会对全市场进行一个价值的扫描。而国外,只有券商自身对提供服务的组合进行定价估值,而定价估值是要付费的。记得那年我司计划开发一个信用债指数基金,眼见着海外投行拿来国内信用债的定价数据,错到没边没沿儿,那是多么搞笑的事情。

书上提到的ABX指数,是一个以最活跃的20只CDS产品合成的指数,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之前中信证券做过一版交易最活跃的20只券的债券指数。我不能不说,选择券种加入指数本身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每天都有成交会带给这些券自然而然的溢价。当然这是对市场变动比较灵敏的数据。因为人们会认为买卖更加方便。但如果你认为活跃券种交易在100元,你的指数外券种就应该交易在100元,那可真的是可笑至极。数据会差的很远很远~~~~

《大空头》读后感篇5

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前,早有几位眼光独到的鬼才注意到金融漏洞,小说通过他们的视角讲述这场危机的来龙去脉。稍微复杂,但是主要得抓住三个金融术语,明白漏洞和问题所在即可。

房贷:受市场上资金过多等多种因素影响,金融机构放低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或者不动声色地“提高”贷款人的信用评价,鼓励难以还债的穷人也大量贷款购买房地产。

债务担保权证:然后这些贷款被组合包装为债券,其中难以出售的底层垃圾债券被重新包装地复杂到大部分人都难以分辨其中是什么东西,底层垃圾债券的重新组合为一种关于保证贷款能及时还上的金融衍生品,即“担保债务权证”。

漏洞:投行和评级机构都默契地把这种九成左右的垃圾混合物评定为信用优良的A级,虽然它本来是底层的B级,但金融机构总得把它们卖出去不是。然后把资金交给所谓的担保债务权证经理人的投资者并不懂这个权证里的水,甚至一些经理人也根本不懂,但他们都看到评级机构给出良好评价了嘛。而且漏洞不止是相对华尔街公司显得弱势、为了业务竞争而不负责的评级机构,还有会计规则的不足使得问题难以被发现,华尔街对金融人士把业务做成即奖励而不顾业务的后果好坏的激励机制问题,以及下面的问题。

问题:然而一旦某天各地房价不再上涨,哪怕只是小幅度(大约低于5%)上涨,那些贷款买房的穷人不能再从房子中受益,很快就不能再还房贷,从而房地产市场崩溃,接着造成担保债务权证化为一堆废纸,由此引发金融危机。一大问题在于历史上从未有过全国性的市场崩溃,因而人们包括华尔街人士普遍认为这种危机发生的概率太小了以至于不可能,但事实上正如马克·吐温所说:“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信用违约掉期产品:那几个鬼才里,有借助一位数学分析能力高强的中国人发现了房地产市场问题的,有自己研究一般人不会看的担保债务权证文件而确定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垃圾的,他们还通过实地调查、和金融圈里的人士交谈来寻找问题所在。有人利用金融的对赌手段,说服大型投行设计了一种金融衍生品——针对担保债务权证的违约时即可获利的保险:“信用违约掉期产品”。鬼才们大量买入信用违约掉期产品。在开始一段时期内,房地产市场形势已然较好,因而他们不得不支付高昂的保险费,甚至因为认为房地产债券有问题而被嘲笑。但是当危机真的降临时,他们赢了,投行欠了很多钱。类似于雷曼、美林等手握大量债券而垮掉,类似于高盛等则在中后期醒悟加入对赌,但依然还有亏损。

结局:这场危机造成很多人失业、自杀,全球经济低迷,金融鬼才虽然赢了,但是看到金融漏洞和贪婪丑陋的人性、政府有问题的处理方式而感到非常悲哀。

在小说里,华尔街人是非常愚蠢的,特别是在前几章里,不知道是否有夸大的嫌疑。不过从写作角度来说,对各种金融怪人的刻画非常成功、把来龙去脉解释清楚了,但是平行又跳跃的多个时空、多个人物,读起来有些混乱。

《大空头》读后感篇6

金融术语就不再赘述,想当年我还翻译过雷曼关于CDO和合成CDO的文章,赚些零花钱,现在想来恍如隔世。还是先说说书中我最钦佩的牛掰人物,迈克尔.巴里。

他最精彩的发言如下:市场上基金经理评估风险的方法非常愚蠢。他们用波动幅度来评估风险。即过去几年间,一只股票或者债券上下波动的情况。真正的风险不是波动,真正的风险是愚蠢的投资决策。富人们中最富有的那些人以及他们的代表都认为,绝大多数经理人都是很平庸的,比较好的那些经理人能够在低于平均水平的波动情况下,取得平均水平的回报。按照这些人的逻辑,1美元的东西连续3天呈现50美分、60美分、40美分的组合,要低于连续3天50美分的组合。我想说,能够以40美分买入1美元代表的是机遇而不是风险,而且1美元仍然价值1美元。

书上写他得到的待遇是一片沉默,以及独自一人吃午餐,眼巴巴地看着人们在其他桌子旁边快乐的交谈。

其实这个问题我早有困惑。那是来自身边最亲近的观察。我部优秀的前同事,邓湘伟,我叫他湘帅就是如此。我记得那时候我的基金每天上下波动几bp,他的基金每天波动几十个bp。同一个版面上,谁会愿意自己投资的基金每天波动这么大呢?而看着自己的基金稳定的小幅上升,我总是暗自里沾沾自喜。但是,反过来一段时间,我发现我在转债上总是挣不到钱,不仅挣不到钱,还总是小幅亏钱。而他的基金,净值在波动后总是大幅上涨。

我认真地把我的基金的净值走势,波动率,排名和他的基金的净值走势,波动率,排名,以及我敬佩的前老板,国强在的时候基金的走势,波动率,排名放在了一起。当我看到结果时,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惊异和激动。我跑去找湘帅说,真正重要的不是日波动率,不是要维持一个拒绝赎回的稳定上涨的假象,而是真正在真正赚钱后带来的长期波动率的下降。维持日波动率的努力会让你倾向于趋势投资,而放下赎回压力,执着于创造价值的投资决策,才是保证规模和回报的利器。

但这个观点后来还是有修正,因为散户更倾向于看重波动率。他们无法承受一段时间的连续下跌。这个现象今年在机构也体现了出来,一个3周左右的波动就会引发赎回。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很好的业绩的基金规模就是涨不大。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时欠缺表达自己的渠道。

在现在这个所谓宣传口径下,季报和年报写的越大众化越好,不要发公众号,去外面做演讲的稿子要通过公司内宣传部门审核。很多才华横溢的牛人,去翻看他们的微信朋友圈,只有空空一片。这个行业里宣称的是口口相传的内隐知识。没必要,也最好不要,把自己的感悟告诉竞争对手,更不要告诉一般人。

开放的姿态和封闭的姿态一目了然。巴里的成功成了异常值。一个神经科医生,通过不断的研究、书写、赚钱,成功地获得了基金投资。而书中显然业内更出名的艾斯曼,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成立自己的第一只基金。“告诉anybody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件事非常重要,却又没那么重要。这是一个你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告诉自己关注的内容,告诉自己哪些地方你还没有想到。结论不重要,思维的过程更重要。但是,没有什么比感知到有公众监督从而更加细致,比有人反馈这件事情,更好的复盘经历了。这会深深地形成记忆回路,促使做的更好。

巴里,让我太钦佩了!

《大空头》读后感篇7

华尔街的谎言与阴谋

一场金融危机,给一向声名远播的华尔街难以想象的重创,然而,在一片狼藉之中,却有一些藉藉无名之辈看出了市场的漏洞,在众人疯狂的时候做空市场,最终赚得丰厚利润。华尔街,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街道。然而,这条长不超过一英里、宽仅11米的街区却充满着梦想和奇迹,还有诡谲多变的欺诈与谎言。在《大空头》中,著名金融专家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以华尔街小人物的生活切入,全景式地描绘了一个行业和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与故事,次贷市场的金融机构、评级机构、投资者等为了自身利益,“玩弄投资者于鼓掌之中”。

《大空头》读后感篇8

迈克尔·刘易斯,有着华尔街从业经历的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他的成名之作《说谎者的扑克牌》被公认是描写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文化的经典名作,2010年的《大空头》延续了刘易斯的一贯风格,同样是描述华尔街“小人物”成功的纪实文学,大胆质疑、抓住漏洞、全力击打、获得胜利,激发人们对资本主义金融文化的反思,高踞年度全美商业图书各大畅销榜首。

这些“小人物”主要指:三家小型对冲基金的管理人,迈克尔·巴里,斯蒂夫·艾斯曼,查理·莱德利和他的伙伴加米·麦,以及德意志银行的债券销售员格雷格·李普曼。美国房地产泡沫迅速膨胀,华尔街的各大交易所不停追加次级抵押贷款的投资规模,但这一小群人发现了其中的经济学悖论,并对此穷追不舍。他们的调查方式和数据有所差异,但殊途同归,答案都是:次贷市场的狂热扩张即将到顶,随之而来的将会是一场空前的大崩溃,因此他们都选择了——做空。

这个过程,与其说巴里等人的洞察力令人佩服,不如说,华尔街“精英”们的盲目更让人惊讶。“怎么可能?绝不可能!”是什么蒙蔽了他们的眼睛?巴里等人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并不是绝密文档,几乎每个华尔街人都可以看到,只要稍加思考,就能找到其中自相矛盾的各种问题。艾斯曼对标准普尔公司的销售代表提问:“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会对抵押贷款违约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位代表居然无言以对,因为他们采用的地产市场模型根本不接受负增长。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上涨、不可下跌的。这是一个常识,人人都知道,华尔街人士更不可能不知道。当大多数人抱着侥幸心理,以“皇帝的新衣”的态度对待次贷市场的时候,“草根”巴里们就像那个纯真的孩子,一眼看破了市场真正的面目,并且动手戳破了气泡,所以,他们赢了!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当你的想象力已经超越了眼睛所及,这个时候就不要指望眼睛能帮上多少忙。”精英们不仅缺乏想象力,并且长期在安逸的环境中,因而形成了僵化的定向思维。华尔街从来不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地方,在大众眼里,金融精英是聪明、敏捷,可以快速应对突发状况的大人物,但这场危机无情地剥下了他们闪亮的外衣,裸呈出内在的苍白、软弱、保守,以及贪婪。他们按照制定的模型办事,想当然地把世界看成是一个有序且连续的过程,但是,世界并不是连续的,它时断时续地会发生变化;他们按照评级机构的报告分析,却忘记了长久的合作和利益勾连,早就稀释了这些评级报告的权威性,漂亮的账面信息掩盖了背后隐藏的危险。

这场金融风暴的祸端,和美联储在格林斯潘时代实施的低息贷款政策有关。无保障收入者可以轻易通过贷款政策获得多处房产,各大银行、金融公司对于账面利润的盲目追求,次贷市场、债券及其金融衍生品越来越复杂,都让身处市场漩涡的华尔街人渐渐迷失,甚至连专业人士都不清楚那些复杂的债券的内涵,更勿论洞察其中隐藏的危险。鲜花着锦和烈火烹油,只有一线之隔。豪伊·许布勒,摩根士丹利的明星债券交易员,最终以90亿美元的巨亏,刷新了华尔街历史记录。为什么一个席位就能亏掉90亿?为什么整个公司都没有人发现许布勒即将犯下的错误?连公司总裁约翰·麦克都回答不了。

金融危机的幽灵依然在世界上空游荡。回望曾经,最让人百思不解的,或许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沉迷于次贷市场的虚假繁荣?《大空头》是一部视角独特、叙事流畅、思考深刻的成功作品。它并非宣扬新的华尔街神话,作者明确指出,巴里等人也有赌博、投机的动机,他们的成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遵循了市场的规律。本书不仅揭示了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更阐明了在群体无意识的氛围里,保持个人自由意志和清醒认知,多么重要!

如转载,请联系本人。见豆瓣主页联系方式。

《《大空头》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大空头》读后感】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章

热搜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
百度文库限时99元2年
百度文库限时99元2年